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专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友冉茂壕:多元教育背景铺就交叉学科之路

2025 / 01 / 21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持续学习和跨领域探索已成为众多学者和职场人士的共同追求。冉茂壕,一位在计算机科学与环境领域交叉学科上不断探索的青年学者,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他的故事,展现了科技赋能和多元教育背景如何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跨越三大洲美式、英式和亚洲教育

冉茂壕的学术之旅始于天府之国四川,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习后,他选择攻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线中文硕士项目。他说,ASU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和丰富的项目资源吸引了他。
在这里,他不仅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深化这些知识。教授们注重应用知识的传授,让他得以从不同角度检验知识的运用。
完成ASU的学业后,冉茂壕并没有停下求学之路,而是远赴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继续深造。“对英国,有着某种执念。”他笑道。在欧洲,他的确也感受到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文环境,这进一步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和思考空间。
如今,冉茂壕正在香港浸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学术之路,从美式教育到英式教育,再回到亚洲,多元文化背景对他的滋养和塑造可见一斑。

交叉学科研究,计算机与环境的融合

冉茂壕之所以选择环境领域作为博士研究方向,主要是因为他之前的工作与环境密切相关。他意识到,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环境问题中,将使他的职业发展更加广阔。因此,他选择了一个交叉领域,以便更好地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大气环境检测、空气质量改善以及污染监管中。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在空气污染监测领域,冉茂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期刊发表,不仅激发了他对软件开发的兴趣,还让他看到了技术落地的可能性。利用AWS、Docker等多种开发工具,他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技术挑战。
他分享了一个具体的案例:“我们曾经和政府合作,帮助解决在预测和管控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监测管理区域内的污染排放等复杂问题。利用所学的技术和算法,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可视化管控措施。这个项目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政府的实际需求,还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ASU学术实力助力申博

多年前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冉茂壕曾担任软件研发者和软件工程师。这段职场经历不仅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
而ASU的学习经历对冉茂壕的学术之路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里,他获得了学术上的认可和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这些经历成为他申请香港博士项目时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他提到:“申博阶段,我还没有从英国毕业,手上只有ASU的硕士学位,而教授们非常认可ASU的学术实力,让我最终成功拿到了博士的offer!”

多元背景,缔造业界与学界的双向选择

目前的读博期间,冉茂壕也在香港科技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他表示,博士阶段的学习的能够为他提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为他的职业路径开启更为多源的选择:留在高校继续学术研究,亦可回归职场洞悉行业前沿。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冉茂壕表示自己更倾向于业界发展,但同时也对学术界抱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业界能够为他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更多的创新机会,而学术界则能够为他提供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学习建议:坚持与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在谈到学习建议时,冉茂壕强调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ASU学习期间的经验:ASU的课程难度较大、含金量高,培养了他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鼓励即将在ASU就读的中文项目学生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他举例道:“坚持系统化学习很关键。比如,在B站上看到一部很好的视频或课程,你可能会收藏,但很少会真正回头去看。学习就是如此。这是我在ASU线上学习期间培养起来的能力——系统学习,持之以恒。当这种习惯被培养起来时,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两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一个课程,从而系统性地提升自我。”

冉茂壕将继续在计算机科学与环境领域的交叉学科上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期待着未来他会有更加辉煌的成就,期待他会有更多同路人。

获取资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