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新一年,如何规划?来听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的科学探讨

2025 / 01 / 24

制定新年计划很容易,但想要改变自我,仅靠一份计划就够了吗?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心理学教授Michelle Shiota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时机。事实上,新年伊始并非改掉坏习惯的最佳时机。

而且计划需要更具体些。Shiota教授指出制定具体且可衡量的行动计划对成功实现转变至关重要。
但还不止于此。

改变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要明确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阻碍。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需回顾过去一年,便能梳理出这些阻碍究竟是什么。

Shiota教授说道:“这其实并不难,因为之前未能实现目标的各种原因一目了然。你去年内心闪过的那些‘但是……’,不就是阻碍吗?”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闻网(ASU News)与Shiota教授展开交流,探寻一些切实可行且别具一格的改变方法。希望这些对即将进入新一年的你也有所帮助。

问:为什么新年计划往往难以奏效?有哪些不利因素呢?

答:任何可感知的转变,无论是实实在在的结构变动,还是像新年这种文化层面约定俗成的节点,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改变的契机。当我们谈及新的一年,或者任何新起点时,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做出改变的机会。然而,从行为改变的角度而言,反而对我们不利。

首先,我们的许多为,无论是与健康相关,还是涉及人际关系,往往都由周围环境所触发。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处世方式,而改变习惯并非易事。

但当我们的生活发生诸如搬家、开启新工作、结婚等重大变化时,恰恰是改变的好时机。因为原本熟悉的事物被打乱,我们要为生活构建新的模式。
但新年通常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新年期间,大多数人都处于休假状态。所以当你在新年制定计划时,心态较为轻松,并未充分考虑到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困难。

问:人们应该如何有效实践自己的计划呢?

答:一种方法是仔细思考如何表述自己的计划,并且要明确区分计划和目标。

目标指的是一种最终状态,比如说:我想要增加肌肉量;我希望能多睡会儿觉;成为更厉害的阅读者 。

不管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都属于目标,它们代表着预期想要达成的结果。
要是我们的目标含糊不清,那就没办法衡量是否能够达成。举个例子,“想要变得更健康” 这样的目标就太过模糊了。但“我想每晚睡够八个小时”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因此,计划和目标两者不可混为一谈。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的目标,接着把计划设定成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比方说,你的目标是每晚睡够八小时,那么就得想明天打算怎么做,下周又有什么安排,具体要通过哪些行动来实现这个目标。

问: “执行意图” 方法具体指什么?它对有效执行计划能起到怎样的帮助呢?

答:打个比方,当你设定了 “每周去健身房两次” 这样的目标后,还得预想可能导致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各种原因。比如说,工作时长超出预期,又或者需要出差。一旦遇到这些阻碍,该如何继续保持锻炼呢?

你要把这些潜在的阻碍罗列成一份清单。针对清单里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形,都问问自己:“要是出现这种情况,我要怎么做才能保证目标依然能够实现?”
所谓 “执行意图”,就是提前对那些可能妨碍目标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制定出应对策略。

问:执行行动计划往往需要自律,甚至得有所克制。这会怎样阻碍改变的进程呢?

答:计划必须得符合你的实际情况。这和自我认知密切相关。要明白,即便制定出一个客观上看似合理的计划,它也未必就适合你。

打个比方,你计划去餐厅吃饭,目标是吃得健康,那就得选自己又爱吃又健康的。要是选了不喜欢、吃得没滋味的食物,事后你肯定还会想要选别的食物。

还有一条原则:不管你打算培养什么新行为,是全新养成,还是用新行为替代旧习惯,都得想办法让它变得有趣。

比如你想增加运动量,那就找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像跳舞、园艺或者散步都可以。总之,要让运动变得有意思。要是你没有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那在锻炼的时候,能不能尝试听音乐、看电视呢?就是得想办法让这件事充满乐趣。

毕竟,任何会降低生活乐趣的行为改变,都不太可能坚持下去。

获取资料

关闭